5月13日是什么日子(五月十三日什么节日)
在农村里有很多古人传下来的农谚、俗语,其中有些是和生活相关,有些则是农事,或者是天气息息相关。
而这些谚语,多数都是古人经验的总结,在过去还是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。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一些农谚因为不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了,所以就逐渐被人淡忘了。
但是也有极少数的农谚,即便是到了今日依然影响很深远,许多的农民对它更是深信不疑。比如今天笔者要和大家聊的这句“大旱小旱,不过五月十三”,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?五月十三这天一定会下雨吗?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农谚“大旱小旱,不过五月三十”是啥意思?
相信很多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,以前都有听说过这句谚语,并且不少人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对它还是深信不疑的。
这句谚语的字面意思是说不管是大的旱情,还是小的旱情,往往到了农历五月十三这天了,它就会得到缓解,因为这一天往往都会下雨。
在有些地方也说成是“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”,意思是说就算是出现了三年一遇的大旱情了,但是也不要忘了五月十三这天。
因为这一天一般不会让人失望,或多或少都会下点雨。如果这一天下雨了,就预示着旱情结束了,后面会是风调雨顺。但如果五月十三这天没有下雨,那就可能旱情还会持续。而在古代的时候,这天如果没有下雨,古人就会一起想办法去祈雨。
类似的说法还有“不怕五月十三漫,就怕五月十三断”,它的意思就更夸张了,说的是哪怕五月十三发大水也没有关系,可怕的是这天一滴雨也没有下。
因为古人的经验是五月十三这天下雨了,后面的雨水就很充足,因为雨期提高到了。而如果五月十三到了还没有下雨,那雨期自然推迟了,可能在后面还会出现旱情。
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十三这个期间,基本都会下雨的。就算前面出现了旱情,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下雨,可是到了五月十三前后基本都会降雨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?五月十三这天是什么日子呢?
五月十三有何特殊之处?
在民间关于五月十三这天也有很多的传说,在河南一带五月十三这天也被称之为“雨节”,也就是掌管天下雨水的神仙过的节日,所以会下雨。而在河北地区则流传着这一天是皇帝的生日的说法。
当然了,更多的地方的传说则是和三国时期的关羽有关。关于长被害以后,玉皇大帝封他做了神仙,专门掌管天下的风雨。有一年一个妖怪就嫉妒关羽,趁它外出后妖怪兴风作浪,导致很多地区长时间都没有下雨了,甚至连大河小河的水都干了。长时间不下雨,而这个期间农民又要种植农作物,就连一些之前种植的庄稼也快旱死了,于是老百姓纷纷到关帝庙里求雨。
关羽知道以后非常的气愤,于是在五月十三这天就开始磨刀,准备斩妖除魔,为民除害。因为磨刀也需要雨水,关羽就降下了一场大雨,于是在民间就有了“大旱小旱,不过五月十三”这种说法。
其实这句谚语也不是说农历五月十三这天一定就会下雨了,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告诉我们“凡事都会有个极限”。而之所以在农历五月十三这个期间会下雨,这个也是古人长期观察所发现的一个自然现象。
因为农历五月十三一般都是在芒种节气前后,芒种节气就是一个反映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,过此即失效。民谚“芒种不种,再种无用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而之所以在芒种节气前后会出现降雨天气,那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,因为芒种节气以后雨季就来了。虽然天气是变化莫测的,但是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,一般到了农历五月十三这个期间,雨水就明显增多了。
像南方一些地方这个时候就进入到梅雨季了,汛期也如约到了,雨水自然增多。北方地区到了这个时候也开入夏了。一般夏季的特点就是气温高了,降雨也多了。因为随着北方湿气的不断南下,遇到了南方的高温干燥天气,这样冷热气团在空中相遇了,湿气遇热就会液化为水,于是就形成了降水。
其实在民间还有很多一些特殊日子预测天气的农谚,比如“八月十五云遮月,正月十五雪打灯”的准确性也很高。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是阴雨天,那么第二年的正月十五还可能会有降雪天气。
另外还有“收秋不收秋,单看五月二十六”,它的意思是说秋收作物的收获如何,从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的天气也可以预测了。如果这一天下雨了,就意味着粮食会大丰收,相反这一天是大晴天,可能粮食的收成就会受影响。
这些俗语都是古人农耕过程中长期观察的结果,是古人智慧的结晶。在过去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,就是他们预测天气的“法宝”。
其实在古代的时候,古人倒是很期待农历五月份少下点雨的,因为在民间还有“有钱难买五月旱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在农历五月份适量少下一点雨更好。
这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小麦是很重要的农作物,而在农历五月份就是麦收季节,下雨就会影响小麦的收和晒。在当时收割小麦全靠人工,整个麦收要持续近一个月。而小麦晚收割一天就会因为掉粒而减产,如果遇到下雨天还会因为来不及晾晒而发霉。
但是现在机械化普及了,而且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纯依靠天气吃饭了,所以这些农谚也过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