瑶族女人为什么不能娶?
按照我国法律,少数民族的成年人也是有自己的嫁娶自由的,但是在瑶族传统社会,由于历史沿革原因,还是有许多的结婚禁忌,尤其是对瑶族女性方面。接下来详细分析瑶族女人为什么不能娶,瑶族女人婚俗习惯。
1、瑶族风俗习惯
针对许多少数名族而言,不与异族联姻是很多人都了解的,可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发展趋势,瑶族与别的中华民族的人完婚還是在慢慢的增加,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思想进步,可是由于她们还坚持不懈着传统式的血缘关系级别意识,還是有一些家中是不愿意的。
2、男尊女卑思想
在传统瑶族社会中,女性被视为禁忌对象的原因有很多,一部分是因为瑶族先民对鬼魂的崇拜和敬畏,一部分是因为瑶族先民对生活经验的总结,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汉族社会“男尊女卑”的思想影响。
3、瑶族先民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自然、鬼魂的畏惧
在古代,由于生产力水平和人们认知能力的限制,先民对大自然束手无策,对变幻莫测的自然与人生现象百思不解,因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先验之见。认为各种神灵魔力无边,决定着人们的祸福吉祥,面而对神灵人们惶恐、敬畏,不敢有任何的冒犯,以免遭到神灵的惩罚。
瑶族女人婚俗习惯
1、男女之间求婚或由父母包办,称“订小亲”
青年男女自由恋爱,男青年可通过唱歌向心仪的姑娘表达爱意,瑶语称“讴莎腰”。情投意合的男女,便互赠信物,姑娘送自己绣的花挂袋或腰带,而小伙子回送耳环、银簪、手镯等饰物。
2、定亲后不得反悔
男方可请媒人向女方求婚,订婚之日准备肉、酒、油豆腐、鸡等礼物送往女家,并宴请舅父叔伯等内亲。订婚之后,由“先生公” 择定认亲之日,征得女方同意后,以白银三两六钱、猪肉、米酒,油豆腐等做认亲礼物,双方各宴请亲朋好友,婚事自此不得反悔。
3、婚前嫁妆
结婚婚期由“先生公”根据排瑶择日书和双方生辰决定,多选在农历十月十六到腊月二十八期间,结婚之前,待嫁姑娘要在家绣花衣、花裙、花头帕,并准备嫁妆等。
4、婚前狂欢
婚期前一天的晚上,新郎需携带礼品到姑娘家,新娘炒黄豆、泡浓茶款待,送别新郎后,新娘邀请姐妹、过去的男朋友,吃炒黄豆、唱分离歌直到天亮。
5、婚礼对歌
婚礼当天,祭祀祖先后,新娘由新郎舅舅领出家门,媒人竹担挑着一只公鸡引路,途中每逢过桥过河,须由新郎背起新娘通过;到达男家村口时,有歌手拦路对歌,几番轮回后,送嫁队伍才能进入山寨。
瑶族女人结婚流程
1、清早送新娘
上午十时左右,寨子里传来了一阵阵清脆、悦耳的锁呐声。新郎家里人来人往,一片繁忙,乐声阵阵……主持婚礼的大祭师黄元林是本村的村民小组长,已经当了十多年的祭师了,平时是这村的“最高行政长官”,在这里有文化的人才能担任大祭师一职,在寨子里有着很高威望。
2、圈围亲家
吃完中饭,送亲的队伍继续上路,走了几分钟便到了新郎家门前,新郎家的人迎上前来向送亲的人一一敬茶、敬酒,并唱起了悦耳的山歌,进行“圈围亲家”仪式。即送亲的男人站一边,女人站一边把新娘围在中间,三位乐师吹响锁呐,敲响羊皮鼓和铜锣,围着新娘及送亲的队伍呈“8”字形里外各绕三圈,意为驱除邪恶……随后,在阵阵音乐声和歌声中,将新娘和伴娘送入新郎家旁边临时搭建的一个柴屋里,这天晚上她俩就在此过夜了。
3、新郎“逃婚”
按瑶族的风俗,这两天新郎不能在家中,要跑到外面的朋友家躲起来进行逃婚,直等到拜堂的时候由乐师们吹响乐器去把他接回来进行拜堂。
4、合婚拜堂
第三天夜里,在新郎家举行瑶族婚礼中最隆重的仪式——合婚拜堂。能歌善舞的瑶家人唱起了动听的山歌,情侣们对起了情歌,使我们觉得这黑夜不是那么漫长……时辰到了,随着大祭师的咒语响起,乐师们吹响喜乐走出家门,找到新郎的藏身处将打扮一新。在祭师的咒语声中一对新人拜天地、拜祖宗、夫妻对拜,向祖宗牌位敬酒等礼仪……行完礼后,接着进行“炮轰新人”的仪式,10多个新郎的好友点燃鞭炮围着一对新人狂轰滥炸。“炮轰新人”后,拜堂仪式就结束了。
5、送彩礼
最后,新郎家要向新娘的父母付礼金,也就是送彩礼。两方父母在大祭师、媒人的陪同下来到屋子后树林的草坪上,喝过一杯喜酒后,便在大祭师、媒人的监督下,新郎父母将1000元人民币付给新娘的父母,这是给新钱,令人称奇的是付旧钱,新郎家将12块过去的旧币——银圆付给新娘的父母。新钱、旧钱付清了,双方父母饮下交杯酒,这样,他们才能正式结为亲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