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道家道场 >> 文章详情

浅谈道教流派体系——净明派

2024-05-18 23:19

大家好,我们上次一起了解了道教中的灵宝派。那么道教中的“三山符箓”门派——天师道,茅山派,灵宝派我们都已经简单认识了。众所周知,道教中有四大天师,分别是张道陵张天师,萨守坚萨天师,葛玄葛天师和许逊许天师。张天师开创道教,也是天师道祖师,萨天师是神霄派分支西河派祖师,葛天师则是灵宝派祖师,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了解许逊许天师开创的道派——净明派。

简介

(图为净明派祖庭西山万寿宫)

道教教派之一。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许真君许逊为祖师。西山净明道,以忠孝神仙、强调世俗伦理为其主要特色,学界多以为净明派乃是受理学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道派。

净明派历史上有三个比较兴盛的时期,一个是唐朝初年胡慧超真人和万振天师的扶教,一个是宋朝何真公广度弟子,还有就是元朝刘玉真祖师的振兴,而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之特点,但是其以忠孝济度为主的精神是不变的[1]。

元康元年(291)爆发八王之乱,许逊以晋室纷乱,乃弃官东归,与吴猛在豫章地区传播孝道。据说许逊的西山教团有上百人的规模,教团骨干有十二人,称十二真君,即许逊、吴猛、时荷、甘战,周广、陈勋、曾亨、盱烈、施岑、彭抗、黄仁览、钟离嘉。

南宋绍兴间(1131-1163年),相传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真君降临解救战乱,因得许逊授《飞仙度人经》、《净明忠孝大法》等。至元朝时,道士刘玉用“净明”作为教派名称,主要经典为《净明忠教全书》,并奉许逊为教祖,创立“净明忠孝道”。

特征

盛行于宋元时期的净明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宣扬“由真忠至孝,复归本净元明之境”。江西净明道,以忠孝神仙、强调世俗伦理为其主要特色,学界多以为净明派乃是受理学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道派。

净明派历史上有三个比较兴盛的时期,一个是唐朝初年胡慧超真人和万振天师的扶教,一个是宋朝何真公广度弟子,还有就是元朝刘玉真祖师的振兴,而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之特点,但是其以忠孝济度为主的精神是不变的。融合本土的儒道思想而促进了传统道教的更新与发展。

发展

宋元时期在江西南昌西山兴起了一个奉许逊为祖师、宣扬“由真忠至孝,复归本净元明之境”的道教新派别──净明道,又称净明忠孝道。学者认为,净明道是儒、道思想结合的产物。宗旨

一.以忠孝为修道之基

“忠孝”本是儒家伦理纲常的核心,它调整的主要是世俗的人伦关系,属于“人道”的范畴,但净明道却对它作了特殊的强调与发挥,并把它作为“仙道”的基础。净明道提出,“忠孝,大道之本也,是以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

有不务本而修炼者,若太匠无材,纵巧何成?”追求“仙道”的净明道为什么如此强调“人道”,以忠孝为修道之基呢?净明道的解释是“欲修仙道,先修人道”,人道不成,何以致仙道?“非忠非孝,人且不可为,况于仙乎?”因此“净明之道,必本于忠孝。”
  由于“忠孝”是儒家思想的基本标识,这就使净明道在一开始就与儒家有了割不断的亲缘性。其实,道教与儒家伦理的亲缘性并不自净明道始。净明道之所以将“忠孝”作为修道之基,成仙之据,这一方面是对道教自身传统的继承,另一方面也是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回应。正是传统与现实的结合,使净明道最终选择了以孝道孝行而闻名的历史人物许逊为教主,并突出地强调“真忠真孝”、“真践实履”。
与此相适应地,道教中也出现了一些颇具宋朝特点的新神灵──赵玄朗、玉皇大帝等。而在融合兴起的理学,将“忠孝”为代表的儒家伦理纲常奉为至上之天理,由于适应了统治者的***需要而在意识形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,这也给予道教的发展以重要的影响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以许逊为教主的净明道应运而生。

二.以净明为理想之境

光讲忠孝,并不足以充分展示净明道的基本特色,因为净明道毕竟是一个道教的派别,它以忠孝为修道之基,而“修道”还是为了实现道教的终极理想。从道教的发展来看,净明道实际上是从道教灵宝派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道派,它将忠孝与净明密切结合,将“净明”奉为修道的终极理想之境。
  何为净明?从现有的资料来看,“净明”一词出现较早,而在净明道书中,则首次出现于何真公托“六真”之神降授的《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》之《序》中。何真公说:“炎宋中兴,岁在作噩,六真降神于渝川,出示灵宝净明秘法,化民以忠孝廉慎之教。”可见,“灵宝净明秘法”起先是依附于道教灵宝派的一种“化民以忠孝廉慎”的教法。《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》中说:“孰为符篆,孰为真经,心定神慧,是为净明。”即认为符篆真经的精要是助人“心定神慧”,而“心定神慧”也就是“净明”。

既然净明就是“心定神慧”,因而南宋时的净明道在将“忠孝”作为净明教法的主要内容的同时,也比较强调“磨礲智慧”,并有将之与人的心性炼养联系起来的倾向,认为“净明者,无幽不烛,纤尘不污,愚智皆仰之为开度之门、升真之路,以孝悌为之准式,修炼为之方术行持之秘要,积累相资,磨礲智慧,而后道气坚完,神人伏役,一瞬息间可达玄理。”“净明”既是“无幽不烛,纤尘不污”的极净极明的理想境界,又是助人“积累相资,磨礲智慧”以达到这种境界的津梁,而这种境界的最终实现,还是要在自我心性上下功夫,因为“人禀乎静则性达,得乎明则心通,性达心通,故交感于日月之宫。道本圆虚,圆者气之体,虚者气之用,得圆虚之道,故谓之净明。净明则适正得中,合于有情。”“净明”就是“性达心通”而“得圆虚之道”。这一对“净明”的看法为从人心性上寻求“升真之路”开辟了道路。

总之,净明道“净明”一词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,但无论是得道反本、复归无极,还是顿悟本净元明性,都是净明道追求“净明”终极理想的不同说法而已,都体现了净明道“以老氏为宗”的基本特色。

三.去欲正心以至净明

基于净明道对终极理想的设计,其所达到终极理想的步骤也分为三:“始于忠孝立本,中于去欲正心,终于直至净明。”首先以儒家的忠孝伦理作为修道之基,然后再采用去欲正心的修道方法,最后以复归人的本心净明之境为修道的终极理想和最高境界

 净明道也对传统道教所执著的种种修道方法作出变革,强调“正心”的重要性,而所谓“正心”,就是“夙兴夜寐存着忠孝一念在心”,认为只要“平居暇日,存守正念”,时刻以忠孝德性立本,就可使“心如镜之明,如水之净”,如此,则欲自然去,道自然成,方寸自然净明。因此,净明道的“去欲”以“正心”为要。心正,欲即可去。正心去欲,即谓解脱真人,所以说:“净明教中所谓真人者,非谓吐纳、按摩、休粮、辟谷而成真也,只是惩忿窒欲,改过迁善,明理复性,配天地而为三极,无愧人道,谓之真人。”
  根据这种的内在超越理论,破除对出家、诵经等各种外在化、形式化的修行方式的执著,强调修道应该在心上下工夫,追求心的解脱。“道由心悟,玄由密证,得其传者,初不拘在家出家”。因为在家、出家仅是修道者生活方式的差异,关键在于修道者是否能够以忠孝立本,是否能够“去欲正心”,从而觉悟本心之净明。同样,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,要不在参禅问道,入山炼形,贵在乎忠孝立本,方寸净明。四美俱备,神渐通灵,不用修炼,自然道成。
参禅问道、入山炼形、诵念道经等方法,也都不如“忠孝立本,方寸净明”来得重要。即使讲忠孝,也要从“正心”入手,因为“忠者,忠于君也,心君为万神之主宰,一念欺心,即不忠也。”忠孝等都是“正心”的自然结果,或者说是“正心”的外在表现,心正必然行正,行正才能成道,若能心正,“不用修炼,自然道成”。因此,只有在心上修德求道,舍恶归善,才能“复归本净元明之境”。

代表人物

许逊

简介

许逊(239-374年),字敬之,南昌县(一说颍川汝南)人。晋朝时期著名道士,道教净明派祖师,尊称“许天师、许真君”,与张道陵、葛玄、萨守坚并称为四大天师。

孙吴赤乌二年(239),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(今江西南昌县麻丘乡)。太康元年(280),举孝廉出身,出任旌阳县令。不慕名利,弃官东归,修道炼丹于西山,着书立说,创立“太上灵宝净明法”。

宁康二年,白日飞升。北宋政和二年(1112)诰封“神功妙济真君”。

人物生平

许天师赋性聪颖,博通经史、天文、地理、医学、阴阳五行学说,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。二十岁举为孝廉,屡荐不就。二十九岁拜西安(今修水)大洞君吴猛学道,尽得秘传。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,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逍遥山(今新建西山乡)隐居,只求修炼,不愿为仕,平日以孝、悌、忠、信教化乡里,深为乡人尊敬。直至西晋太康元年(280)四十二岁时,因朝廷屡加礼命,难于推辞,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。

许逊到了旌阳,去贪鄙,减刑罚,倡仁孝,近贤远奸,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。有一年,旌阳大水为患,低田颗粒无收,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,以工代税,使灾民获得解救。当时瘟疫流行,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,药到病除,人民感激涕零,敬如父母。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:“人无盗窃,吏无奸欺,我君活人,病无能为。”盛赞许逊的功德。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,旌阳人户大增。许逊在旌阳十年,居官清廉,政绩卓著,被人们亲切称为“许旌阳”。

太熙元年(290),鉴于晋室将有大乱,料知国事不可为,许逊挂冠东归。启程时,送者蔽野;有的为他建生祠、画神像,终年祭祀;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西山,聚族而居,与许逊为伴,都改姓许,人称“许家营”。

许真君东归后,时逢彭蠡湖(今鄱阳湖)蛟龙为害,水灾连年,许逊率领众弟子,足迹踏遍湖区各地。他不仅为豫章治水,还到湖南、湖北、福建等地消除水患,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,斩妖除魔,消除水患,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。

东晋元帝大兴四年(321),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,创办道院,名太极观,额曰“净明真境”,立净明道派。其宗旨为“净明忠孝”。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,于东晋宁康二年(374)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,世人尊奉他为“许仙”。东晋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德,将旌阳县改名德阳县。后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许仙祠,在南昌铁柱宫建旌阳祠,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,宋王安石撰写《许旌阳祠记》。


人物格言

存心不善,风水无益;

父母不孝,奉神无益;

兄弟不和,交友无益;

行止不端,读书无益;

心高气傲,博学无益;

作事乖张,聪明无益;

不惜元气,服药无益:

时运不通,妄求无益;

妄取人财,布施无益;

淫恶肆欲,阴骘无益。

进一步想,有此而少彼,补东而缺西,时刻忧愁。

退一步想,良田万顷,一日止食米一升;;大厦千间,一夜止眠地八尺。

一升八尺,受用不久,多何用乎?

计较为自身,死后何曾到手中?

计较为儿孙,儿孙自有儿孙福。

家财数百万,阴功无丝忽。

积下与儿孙,未必能保守,

转世变畜生,儿孙替不得。

《转轮歌》曰:

畜生本是人来变,人畜轮回古到今。

不见披毛并戴角,劝君休使畜生心。

百年世事有天罗,休把心机太用过。

富了又贫贫又富,江河成路路成河。

良心自有良心报,奸狡还须奸狡磨。

莫道苍天无报应,十年前后看如何?

许真君宝诰

志心皈命礼。

混元始祖,一气分真(2)。多劫之前,积修至道(3)。

勤苦备悉,经纬逾深(4)。万法千门,罔不斯历(5)。

救灾拨难,除害荡妖(6)。功济生灵,名高玉籍。

众真推仰,宜有甄升(7)。大悲大愿,大孝大仁(8)。

九州都仙太史,高明大使。雷霆泰省,天枢伏魔上相(9)。

至道玄应,神功妙济(10)。掌九天司籍,太乙定命,注生真君(11),

三天按察都检校,普天奏议大夫,

天医大帝(12),历劫度人祖师,净明普化天尊(13)。

【注释】

(2)混元始祖,一气分真:混元者,混沌之前,元气之始也。一气分真,《道德经》云: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此句言大道之延续、演化、与形成。

(3)多劫之前,积修至道:多劫,道家谓天地一成一毁为一劫。积修,积累修为之意,至道,至高无上的道理。以上二句均可见许祖师来历之深。

(4)勤苦备悉,经纬逾深:备悉,详细掌握了解之意。经纬,织物的纵线与横线,喻意为道法之广博。逾深,深刻的超越。

(5)万法千门,罔不斯历:罔不,即无不。斯历,此在为经历,学习之意。以上二句体现了许祖师对道业的勤苦精进,可见许祖师道法之高。

(6)救灾拨难,除害荡妖:词句言许祖师生平之事迹。详见许祖师斩杀蛟龙救万民之故事。

(7)功济生灵,名高玉籍。众真推仰,宜有甄升:玉籍,指仙人之名籍。宜,应当、理应。甄升,提升。此句言许祖师之无量功德,因救度万民,而受众仙之推崇,堪为人天楷模。

(8)大悲大愿,大孝大仁:大悲,指许祖师悲悯世人。大愿,许祖师救度众生之宏愿。大孝,许祖师视天地众生如己之父母。大仁,许祖师慈祥呵护众生。此句力赞许祖师之无量浩德。

(9)九州都仙太史,高明大使。雷霆泰省,天枢伏魔上相:此为九司之神职,主理神霄府之政务。《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》有云: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无上元君,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(即许祖师)判雷霆泰省事。可见许祖师品位之尊。

(10)至道玄应,神功妙济:至道玄应,指大道神妙的感应。神功妙济,在此释为神灵用玄妙的功力,救济众生。“神功妙济”亦为许祖师之封号。

(11)掌九天司籍,太乙定命,注生真君:九天司籍,指九天之内神灵之户籍。太乙,又称太一。即道家所言之“大道”,定命,注定的命运。词句言许祖师之职能。

(12)三天按察都检校,普天奏议大夫,天医大帝:检校官为南北朝时期官职名,为核对、核实之意。“都”为总管之意。在此释为许祖之职位。

(13)历劫度人祖师,净明普化天尊:此为许祖师之尊号。天尊,乃对得道神仙之尊称,为玉皇加封。元代道士刘玉以“净明”为教派名称,意为“由真忠至孝,复归本净元明之境”,故曰“净明”。经典为《净明忠教全书》,刘玉奉许逊为教祖,正式创立“净明忠孝道”。道教将其与张道陵、葛玄、萨守坚共称为四大天师。

学之道
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2024 玖爱星座网 https://92xingzuo.com 浙ICP备2023001912号-7